即将到来,中国经济的大反击!
找到“大基建”的时间点,就能找到了中国经济“大反击”的时刻表。
一
前年年底,我“卫国战争”系列文章,得出了一个结论,这轮经济想要实现绝地反击,就必须要像苏联那样,动员大后方的力量。
继去年年底,在确定将渡过“战略防御”这个第一阶段时,我又将注意力转向了大基建方向,十余篇的系列文章,使得坊间好多人戏称我为“顾基建”。
而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一方面,我写文章是一脉相承的,前年的“大后方”与去年的“大基建”之间,逻辑是相互递进的。而另一方面,我也喜欢从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中,去寻求未来的答案。
如果以90年代南巡为标志,来看经济周期的话。我们在经历过90年代反腐和去产能的八年后。在2000年左右启动的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大批史诗级基建工程以及与此伴随着的大规模劳动力入城,在生产效率和劳动人数的双刺激之下,进入WTO的中国,经济上迎来了一波长达十余年的高速增长。
因此,如果把20年作为一个经济周期的话,会发现,找到“大基建”的时间点,我们就能找到了中国经济“大反击”的时刻表。
二
那么,什么是“大基建”呢?
如果细数朱总理时代启动的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三大史诗级工程的话,就会发现,他们一色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
这并非巧合。
在当年面对东部发达地区产能过剩,消费力不足的大背景之下,通过西部大开发,东部投入大量的过剩资本进行基建,将西部经济与东部贯通。
随着这一路大规模基建铺设的投资,无论是铁路网、管道网还是电网,都为途径的中西部地区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并带动了一大批的当地产业。
而这些过程中的投资与收益,又转化为巨大的消费力,不仅将东部的产能和库存消耗掉。
而且,从雪域高原、沙漠戈壁到大江大河,这些超大型工程中遭遇了数不清的世界级的技术难题,在危机中倒逼科技创新,使得中国一大批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正是在大量科技的带动,以及央企与民企融合下,东部实现了产业升级。
而随着升级,需要更多的能源资源以及新的环保诉求的时候,这些十年前启动超级工程纷纷落地,大量西部的清洁能源开始大规模的向东部供给。
最终,以十年为计,我们的东部和西部,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投资闭环,解决了百年来一直困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周期难题。
而这个完美解决的闭环基础,就是“大基建”。
三
在中国,基建分为大基建和小基建。
大基建与小基建之间,冥冥之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2000左右启动的国家大基建体现出价值,带动国家经济起飞之后,08年开始,很多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各自城市的小基建。
就像国家大基建的作用,是打通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地区进行互通;城市小基建的作用,在于打通发达的市中心与落后的市郊进行资源流动。
因此,随着大基建带动国家经济不断向好之际,小基建也带动着全国的房价屡破新高。
毕竟,资源一旦流动起来,就会创造难以想象的价值。
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小基建扩张逐步达到边界,大多数城市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家也紧急出台政策,遏制住了房价。
对此,国家的解决方案,微观领域,就是在东部沿海与长江经济带上等人口密集地区,推动城市群,通过大规模的“小基建”拉近城市之间的距离,继续带动区域间的资源流动。
嗯,这也是我前一段时间文章的重点。
那么宏观领域呢?
我想,一定是打通中国的发达的东部与落后的西部之间的“任督二脉”。
而什么时候开始打通,则极为关键。
四
小基建带来的是小周期,大基建带来的是大周期。
东部与长江流域搞城市群互联互通,是我们的小周期,那么,将西部与东部之间打通,则是我们的大周期。
就像我们现在启动的小周期,是用来烫平大周期启动前的波谷那样,我们的大周期也是用来烫平全球产业升级周期启动前的波谷。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逆经济周期之下的平稳。
而反过来看,对于国际来说,全球化才能带动全球经济高速增长,对比国内,将原本分裂的生产要素连接起来,才能逆经济周期。
但是,割裂的各类生产要素一般都被各个山头控制着,尤其是经济增速变缓之下,连英美等发达国家都开始转向封闭,更何况国内的那些山头呢?
所以,中国的优势就出现了。
而这些年,大家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国家想要在某个领域发力,必然会打提前量。譬如,最近热议的刚演了春晚的“博士”崔天临,就背起了学术腐败的锅。
更不要说春晚崔天临和葛优演的那个针对保健品诈骗的小品,是12月初过的春晚内审,而丁香园发文抨击权健,那可都是12月底了。
因此,就像发展科技之前,要打击学术腐败和提升科研门槛一样,在搞大基建之前,必然也要进行反腐和去产能。
而这些年,大型基建领域投资决策机构——国家能源局已经连续落马了两个局长了,甚至人民名义中那位著名的吃面条处长,原型就是国家能源局的魏远鹏。
所以,从过去几年的一系列动作上,可以预见的是,中国贯穿东西部的大基建的启动,已是箭在弦上,就等着发射了。
而就像我们要组建中国铁塔那样,未来一定会有中国油管、中国特电等横跨中国东西部的超级基建巨头。
他们的正式组建,就是未来中国经济大反击的发令枪。
五
说起来,琢磨明白大基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基建不同于小基建,小基建往大了说,几个省政府和部委之间协调就可以敲定,但是,像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种的超级工程,涉及领域之广,部门之多,利益之大,远非我们所能想象。
譬如说,无论是西气东输还是西电东送,不仅牵扯到三桶油、国家电网,以及地方上炼化、煤企、发电厂等之间巨大的利益,国家还要说服东部省份克服地方利益,向西部省份输血,打破大量的旧有利益集团的利益。
中央层面,管道要从大量的铁路和公路底下穿过,分别需要铁道部和交通部的同意,多次穿越黄河与长江,需要水利部的同意,征用林地需要林业部的同意,路过长城以及西安洛阳等文物汇聚地,还得协调文物部门.....
更不要说,这些管网一路上还需要协调十几个省委省政府协助拆迁并让他们买单,穿越罗布泊等禁区还需要协调中央军委.......
可以说,大部分的省部级领导,对于这些大基建也都只能盲人摸象,只看到涉及到自己的那部分。
文章的最后,如果想了解这些决策的背后,那么,我在这里隆重推荐一本我春节期间正在埋头苦读的一本书,原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长张国宝写的《筚路蓝缕》。
这位长期在发改委分管能源、基础交通、工业、高科技的正部级领导,在书中记录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超级基建工程在中央决策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从国家决策层看问题的视角。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在正文之中打广告,因为相比于其他为自己“正名”的回忆录,这本书记录了大量的国家决策机制。
而这些决策机制的背后,才是资本市场上最大的财富。
下面是人民出版社《筚路蓝缕》一书,在京东上的链接,长按二维码进入领取读者专属优惠: